时间:2023-06-14 12:22:17 | 浏览:4
从古至今,济公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,有传说,也有书籍。
济公,法号道济,是一位得道高僧,在民间行善积德,惩恶扬善,百姓称其为“活佛”,又时常疯疯癫癫,穿着破破烂烂所以也有人称其为“济颠”。
这位名传千古的圣僧曾在多座寺庙里修行,先是国清寺,后观音寺,再净慈寺,最后辗转到了灵隐寺,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“灵隐寺”。
在灵隐寺修行时,济公曾预测到有一座山会从西边飞到灵隐寺前,济公连忙去告知村里人马上离开,可是济公虽是活佛,但经常捉弄人,是以关键时刻村民并不相信,遂不肯离去。
这时济公看见村里正在办喜事,济公急中生智,从轿子里背起新娘就跑,村民们见到有人如此大胆,便举全村之力猛追济公。
当追到济公时,一座山突然飞来,覆盖了整个村子,村民也因此躲过了一劫,于是纷纷感谢济公,经此事后灵隐寺更加香火鼎盛了。
其实济公去灵隐寺的时候,这座古寺已经存在800年了。
千年古刹,千年底蕴,其中有一副对联更是道尽人世沧桑,道尽世间悲喜。让我们走进它,一起见证其威严壮观,见证其悠久的历史。
在东晋时期,印度的一位僧人慧理到了杭州,看到一座充满灵气的山峰-飞来峰,于是面朝这座山建了一座寺庙—灵隐寺。
飞来峰是禅宗排名第一的山峰,曾经最辉煌的时候建造有72洞,然而年代久远,恢宏不复,现如今只剩下几个规模不大的山洞。
飞来峰最南端相传就是济公当时的住所,叫做青林洞,洞内还有的手掌印,还有一张石床,因济公住过,所以也叫“济公床”“济公手掌印”。
飞来峰除了72洞之外,还有300多尊佛像完整地保存了下来,有十八罗汉,弥勒佛等等,各种石刻栩栩如生,生动传神,神态各异,可谓是国之瑰宝。
灵隐寺和飞来峰相辅相成,飞来峰气势磅礴,灵隐寺年代久远,文化气息浓厚,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。
灵隐寺中有一幅对联从建寺之初到现在,经受了1700多年的熏陶,饱受世人赞赏,上联是人生哪有多如意,下联是万事只求半称心。
一句话说出了做人的大智慧,告诫我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若过分追求完美,只会适得其反。
“只求半称心”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?知足常乐,水满则溢的道理谁都懂,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。
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研发者,他想要创业,为此他日以继夜地研发自动炒菜机。
经过两年的研究,他终于研究出了自动炒菜机,投资人争相投资,但都被他拒绝了,他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研发。
于是,他又花了两年的时间,给自动炒菜机加了高温报警,煤气泄漏报警等功能,甚至加入了盲文辅助功能,可谓是面面俱到,一丝不苟。
可是这样的人适合创业吗?答案是不适合。
试问,世间有几个家庭会让一个盲人为大家做菜呢?
创业者追求的是产品的根本问题,只要能达到产品本身的目的,并且保证质量和安全,那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产品的成本和利润。
所以凡事半称心就可以了,过分追求完美,想得太复杂,太明白了,有可能失去了本来的意味。
汉书中有言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,是告诫我们,为人处世不必太较真,水太清澈了鱼儿不会生存,所有人都看透了不会有朋友追随。
为人处世,不外乎我也糊涂,你也糊涂,糊里糊涂,这样相处轻松又愉快,这样谁不愿意和你亲近呢?
真的凡事都想明白了,看清楚了,世间险恶,人情冷暖全部了然于胸了,做起事来想的太多,失去了傲然斗志,难免动力不足。
人无完人,当我们完全敞开心扉时,我们的优点缺点都展露无疑,也许走得太近,朋友将不再是朋友。
所以保持一点距离,保持一点神秘感,不用太明白,不用太了解,谁都有缺点,谁都有私心,谁都有隐私,互相尊重,才能愉快相处,这也就是半称心的境界。
人与人相处,不能太吝啬,小气的人成不了大事,慷慨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。
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,每次打仗,所有的战利品都分给手下,这样手下的人更加拼命地去打仗以获得更多的好处。
刘邦深知一旦失败,万事皆休,要再多的地盘,再多的财富都没有用,不如让更多的人追随自己,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。
就是这样的心态,愿意把更多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,也致使刘邦成了广纳贤才,求贤若渴的一方霸主,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。
刘邦韬光养晦多年,军士数量急剧增多,这样也就使其在和项羽的最后决战中占尽了优势,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占,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大获全胜落下帷幕。
生活也是一样,人都有心,你的付出都看在眼里,人多力量大,只有获得更多的人的帮助才更容易成功。
春秋时期有一个商人,叫范蠡,他乐善好施,三次散尽家财,到了最后获得了人尽皆知的好名声。
范蠡不滞于物,淡泊名利,广散钱财以救济百姓。主张施民以善,去民以恶,与百姓同劳,内亲臣下亲民,他的处事态度决定了更多的人推崇他,信任他,愿意与他结交。
愿意和他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,到最后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,无所求,反而成了首富。
这也符合道家的思想,不争而无不争,不治而无不治,太执着反而痴迷,退一步海阔天空,反而会柳暗花明,不会深陷其中。
难得糊涂,淡而处之,也无风雨也无晴,岁月流逝,年华稍纵即逝,何必苦苦执迷,生活不易,知足常乐。
2023年的钟声已经敲响,每到这个时候,许多杭州人和很多外地朋友们都会有一个期待——杭州灵隐寺的新年祈福年历。十多年来,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每年都会题写新年祈福年历。从2012年的“龙年祈福”,到2022年的“山君迎新”,祈福年历为杭州市
一、基本情况清源山景区围绕业务需要,建设智慧管理应用系统和智慧服务应用系统,促进景区经营的智慧运行应用,从多个角度实现智慧旅游景区建设,其中各个模块又下设多个子系统,共同支撑起清源山景区智慧适老项目的运行,助力老年人共享智慧文旅。二、主要做
说到灵隐寺,大家肯定第一个反应都是那是一个有活佛济公的地方。灵隐寺之所以能在大众脑海里浮现,大部分原因归结于影视剧中那个活佛济公的出现。因为济公李修缘的出现,那个破帽破扇破鞋的疯癫僧人形象便逐渐被大家所熟知,又因为李修缘曾经居住过灵隐寺,且
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方古刹,浙江杭州的灵隐寺,在我国的佛寺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。作为南朝时期一直屹立至今的名山古刹,灵隐寺的生命力之顽强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。虽然饱历战火洗礼,灵隐寺却依然是矗立至今,未曾有一丝一毫的动摇。从南朝至今,近1
从古至今,济公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,有传说,也有书籍。济公,法号道济,是一位得道高僧,在民间行善积德,惩恶扬善,百姓称其为“活佛”,又时常疯疯癫癫,穿着破破烂烂所以也有人称其为“济颠”。这位名传千古的圣僧曾在多座寺庙里修行,先是国清寺,后观音
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信佛教的国家,生活中遇上各种各样的难题,无论是贫穷的百姓,还是富甲一方的商贾,一般会选择上寺庙烧香,以此求佛祖来保佑自己仕途顺利或家庭和睦,因此寺庙的住持与和尚在古代都是非常受尊重的。能在寺庙“办公”的人大多已绝情绝欲,对生
灵隐寺是杭州著名的古寺,有着“东南第一山”之称,始建于东晋时期,历史上曾多次遭受破坏,也进行过多次的修缮和扩建,才能够成为如今的这副模样。在灵隐寺中有这么一副对联,它仅仅只有14个字,就道尽了天下所有的大智慧。灵隐寺的历史灵隐寺始建于东晋时
灵隐山麓中林木耸秀,云烟万状,有一处古朴幽静、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,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——灵隐寺。灵隐寺的门楣两侧挂着这样的一幅对联,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,说尽千古人生大道! 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这幅对联短短14个字,语言
2023年元旦即将来临,每到这个时候,许多杭州人和很多外地朋友们都会有一个期待——杭州灵隐寺的新年祈福年历。十多年来,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每年都会题写新年祈福年历。从2012年的“龙年祈福”,到2022年的“山君迎新”,为杭州市民的新年跨
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年元旦即将来临。每到这个时候,杭州人很自然就会有一个期待——可以说,这已经成为杭城百姓迎接新年必不可少的文化习俗。题写祈福年历这个传统,杭州灵隐寺已经延续多年。从2012年的“龙年祈福”、2013年的“巳年大吉”,到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边程壹再过11天,我们即将跨入2023年。每年到这个时候,杭州人都会有一份共同的期待——杭州灵隐寺的祈福年历。今年,方丈光泉法师为2023年祈福年历书写的四个字是:月德呈瑞。今天(12月20日)上午,小时新闻
杭州灵隐寺2023年“月德呈瑞”祈福年历 杭州灵隐寺 供图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 (记者 王题题)12月12日,记者从杭州灵隐寺获悉,灵隐寺2023年“月德呈瑞”祈福年历开始印刷,并将在元旦前向社会各界发放。据悉,每一幅祈福年历都历经十八
回想着这漫漫三年,外出游走的机会并不多。长达三年的管控中,我们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离开温州,都要报备。在各地呢,也时不时地会有小阳人。在临近春节的这一个月,身边的大多数人都阳了,我也不例外。这“阳”着的过程,实在太难受,连着三四天发烧,虽
大家心心念念的2023年灵隐寺祈福年历!我知道你们等很久了!它终于来了!2012年的“龙年祈福”2013年的“巳年大吉”2014年的“马年吉祥”2015年的“乙未吉祥”2016年的“丙申平安”2017年的“金酉披祥”2018年的“戊戌安康”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2023年的脚步近了,杭州人心心念念的灵隐寺祈福年历也要来了。今年,方丈光泉法师为2023年祈福年历书写的四个字是:月德呈瑞。灵隐寺发布消息,祈福年历已经开始印制,很快就要与大家见面了。十多年来,光泉法师每年